首页   <首页 > 资讯攻略 > 手游攻略

寒江独钓图原图 寒江独钓图全画

网友投稿

2023-10-22 16:34:58

手游攻略

旅居日本的南宋山水画《寒江独钓图》,现收藏于东京国立博物馆,据说是马原的作品。画家用非常简洁的笔墨,描绘了渔夫独自漂流的心路历程。笔墨虽不多,却给人以江河浩瀚之感,每一笔都具有诗意的意境。时光,展现世间独立凄凉的姿态

但金哲在《画里浮生:中国画的隐秘记忆》指出,2012年东京国立博物馆修复这幅古画时,丝绸上下两端出现严重的横向裂纹。由此可见,我们今天看到的这幅画,其实是头脚被砍掉后剩下的部分。这幅画是什么样的?被切断的部分的长度如何?画中的渔夫有什么样的隐喻?

金哲在《画里浮生:中国画的隐秘记忆》这本书的序言中说,在中国古代,绘画往往被视为一门绝活,画家并不是直接改变历史进程的群体。然而,在聚光灯照不到的阴影里,他们用画笔记录现在,追忆过去。古老的绘画,后人题词的豪迈,将我们带回到尘封已久的历史场景。有王朝的兴衰,预示着万代的繁荣和庇护;另外,或许只是天上下了山雨,泛红了一片,更勾起了捉鬼人的心情。

透过一幅画卷,金哲看到的是真人——,这也是古画最让他着迷的地方。他试图还原画中对应的历史场景,潜入画中人的内心世界。 “每一幅画都指向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,在画面中诠释情感的过程,其实就是对特定时代气质和人物性格的追求……书中场景情境的存在形式今日虽变,但悲欢离合,得失沉浮,生老病死,都是人无法逃避的宿命。”

以下内容经上海古籍出版社授权,节选自《画里浮生:中国画的隐秘记忆》,在原文基础上略作删改,标题为编者加。本文所用插图均出自本书。

原作者|金哲伟

《画里浮生:中国画的隐秘记忆》,金喆着,上海古籍出版社,2022年4月。

1817年初的一天,22岁的鹿野阳相信了广岛大名浅野知宪的一生,临摹了浅野家传下来的南宋画作。

这是一幅神奇的画。在传入日本的近300年间,日本画坛最著名的嘉纳派为之疯狂。

《寒江独钓图》, (传)【南宋】马远, 绢本设色, 26.750.6cm, 东京国立博物馆藏。 (《画里浮生:中国画的隐秘记忆》张插图)

正如江湖人推崇武术秘籍一样,卡诺派的传人无不将临摹《寒江独钓图》视为画技进步的一大玄机。狩野派“三大画家”中的袁欣、谭佑堪称楷模,而这一次终于轮到杨欣成为狩野派第八代传人中的佼佼者。

南宋马远原作构图简练,除船上垂钓的人和淡淡的水纹外,留有空白。但卡诺家族的大师们都知道,越是舍不得墨,越是考验他们掌握笔墨神韵的能力。

狂暴的袁鑫在简化画面上继续减法,干脆删掉了天篷和渔披,渔夫的造型也变得更加随意,用原画的名字描绘了他心中浪人版的渔夫。

左(狩野与信的画;右上:狩野元真的画;右下:狩野探由的画。(《画里浮生:中国画的隐秘记忆》 插图)

探游是僧人,性格温和,只是对人物的姿态和船的倾角进行了微调,使画面显得更加平和。

年少成名的杨欣非常自负,一心想要完美复制。其实可以说,如果不是丝绸面料的色差,几乎很难辨别两幅画的真伪。

《寒江独钓图》到底是什么图?

在临摹的过程中,画家总会出现在自己的影子里,对原画进行适当的变形。

而且,原作者也被描述为不详,可以说是学了某种文风。这时候,原画的初衷已经不重要了,临摹者借题材的本意才是。

南宋马远传《寒江独钓图》究竟描绘了什么?当然,有人可能会说,他们是一个人在画寒江钓鱼。然而,这不一定是。这本身可能是一个借口。

首先,仔细看看这幅画中一些最值得注意但容易被忽视的细节。

精致的“渔夫”穿着整齐的椰壳雨衣。 (《画里浮生:中国画的隐秘记忆》张插图)

首先是垂钓者的样子。天寒地冻独自在冰冷的河里钓鱼,一身浅色长衫,复古的头巾,连竿子都那么精致,一点正经的钓鱼人,分明是个有钱有闲的书生,还真怕冷。

二是檐篷上的渔披斗笠。米诺帽是认真的渔民用来遮风挡雨(雪)的。它们很显眼地放在这里,形状似乎是为了拍摄而故意比较的。

让我们想想上一篇的《雪渔图》,下一篇看《江雪诗意图》,或者看看同样被东京国立博物馆收藏的明代朱端《寒江独钓图》。画中的渔夫,在冰冷的江面上瑟瑟发抖。

哪个是文人官僚的把戏,哪个才是真正的寒江独钓,已经分不清了。

《寒江独钓图》,【明】朱端,绢本设色,171.quwyx09.0cm,东京国立博物馆藏。 (《画里浮生:中国画的隐秘记忆》张插图)

脱渔披斗笠的动作是一丝无痕

《寒江独钓》 画题是唐代柳宗元的名作《江雪》,原意表达诗人的孤独与超脱。很多人在描述马远画的《寒江独钓图》时用的是孤独的语言,几乎都是从画名的偏见来理解的。

如果忽略所有的预设,只从屏幕上看,其实只是一种沉浸的状态。

浩瀚的空白空间是一片浩瀚而祥和的雾气,船体微微向人倾斜,溢出几道淡淡的水波纹。垂钓者侧目注视着鱼线的动向,仿佛屏住呼吸,沉浸在垂钓的喜悦中。

艺术家借此为画面注入温度与稳重,淡化“寒江钓雪”的孤独与寒冷。明白了这一点,回过头来看,天篷上的斗篷和帽子还有更深的含义。

纵然是“斜风细雨”,也应该是“绿席绿蓑雨滴”。这幅画连蓑衣和水桶都不用穿

笠。 这里的钓鱼者不再是末世不得志的文人,也不再是在风雪中瑟瑟发抖的渔夫。

摘渔蓑斗笠的行动,无痕的暗示——暗示着昌明的统治时期,生活在其中的人有着安稳冷静的精神世界。

这也是郑谷的雪诗不会被后人欣赏的原因。 《泉州府志》记载的北宋书法家刘涛的遭遇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:

徽庙禁中召,值大雪,令草书写雪诗。 涓书唐郑谷诗《乱舞僧舍茶烟湿》四句。 看了开头的“乱”字,不怙恃的是“卿字孰师? 因为我听说了”。 是的。 “臣无师。 ”没说宗旨就后退。 晚年跛着,去灵泉院,自己号为灵泉山人。

——干隆《泉州府志》卷五十四

难道真的是刘涛的“乱”字太丑了,输了徽宗的兴,毁了自己的美好事业吗? 苏轼与刘涛关系较好,《尝跋文,谓奇逸多才》(干隆《泉州府志》卷五十四),故此猜想的可能性不大。 真正的问题是,在徽宗想象中的太平盛世,怎么能在郑谷的末期下起僧舍的大雪呢?

南宋皇帝自古以来就对渔父的生活有着神秘的向往

画上的钤印《辛未坤宁秘游》告诉我们,它是南宋皇城坤宁宫的第一件藏品,是宁宗朝杨皇后的藏品。

马还没有离开人世,而且他是宁宗和杨皇后最爱的宫廷画师,擅长在画中留下空白,很容易把这幅没有落款的画归到他名下。

既然是为王室创作的作品,这更印证了上述画的暗示。 也可以大胆推测,描写中文士形象的钓鱼者,如山径春行、月下梅观赏、松下观瀑( 《宫廷画师的宿命》 )就是宁宗本人。

南宋皇帝自古以来就对渔父的生活有着神秘的向往:

谁云渔父愚公,一叶为家万虑空。

波浪很轻,迎风。 起床的窗户正好在中间。

——赵构《渔父词》

《蓬窗睡起图》,《南宋》佚名,绢本设色,24.852.3cm,台北“故宫博物院”藏( 《画里浮生:中国画的隐秘记忆》插图) )。

这句话是高宗写的,字是孝宗写的,描写的是柳岸蓬舟中睡到正午,伸着腰打哈欠的渔父。

宁宗继承了祖先们的这一传统,马远为他创作的今天的题《宋帝命题册》中,有范成大《浯溪道中》诗性的画:

欲将扁舟系于绚壁,挟桃红柳烟碧。

看山看水到月光,躺着听渔童吹笛。

《宋帝命题册之听笛图》,〔南宋〕马远,绢本设色,2827cm,私藏。 ( 《画里浮生:中国画的隐秘记忆》插图)

由此可见,《寒江独钓图》似乎继承了这一传统。

2012年,东京国立博物院全面修复了这幅古画,发现绢本的上下端有严重的横向裂纹。 这表明,今天我们看到的画,其实是头脚被砍掉后的剩下的部分。 参考狩野元信( 1476—1559 )的摹本,这幅画传入日本不久,应该就像现在这样被裁剪了。

日本人喜欢中国画,但不熟悉一些事件的鉴赏方法。 可以把带回来的册子拼接起来,裁剪长卷子,或者做成挂在茶室地板间的挂轴装裱,一边喝茶一边凝神绘画。

相传为马远的这《寒江独钓图》就是一个被裁剪的例子,马远的儿子马麟的这《夕阳山水》是从册子页拼接到挂轴上的典范。

拼接的《夕阳山水》。 《夕阳山水》,〔南宋〕马麟,绢本设色,51.426.6cm,根津美术馆藏。 ( 《画里浮生:中国画的隐秘记忆》插图)

被切掉的部分的长度怎么样? 与“寒江独自钓”的主题相对应,应该会描绘出寒鸦老树、千山暮雪吧。 谁能保证不是《蓬窗睡起图》和《听笛图》的柳岸和温阳?

他投靠的河水也许不冷,但边上本来风摇柳岸,春暖花开。

原文/金哲为

摘录/安也

编辑/罗东

校对导读/柳宝庆

最新录入 更多